搜索"马蒂·维拉龙嘉" ,找到 部影视作品
导演:
主演:
剧情:
导演科依斯的处女作,具有强烈的自传性质,讲一个12岁女孩跟她那15岁姐姐在1963年秋天开始发生的故事。这一年,姐妹俩刚刚跟父亲从海边避暑回来,跟已经离婚的母亲在巴黎共同生活。开学之后,姐姐面对她的第一次真正恋爱,跟年长的男人也有了亲吻的经历,友情也因为价值观的矛盾而生变。而妹妹面对的是另一些问题,例如第一次跟男孩子说话,对抗不公平的老师,陪不开心的母亲修理东西等。
获奖:1977年法国“路易·德吕克”奖
1978年法国恺撒奖提名最佳声音效果
1978年多伦多电影节展映作品
导演:
主演:
剧情:
罗曼(丹尼·伯恩 Dany Boon 饰)是一位医疗咨询师,年过四十的他没有家庭亦没有爱人,甚至连和女性接触的经验也寥寥无几,只因为他患有洁癖和恐女症。迪米特(凯德·麦拉德 Kad Merad 饰)是罗曼唯一的朋友,同时亦是一名心理医生,他将好友的“病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为了能让罗曼过上正常的生活,迪米特替罗曼设计了一整套的“治疗方案”,然而,这一连串的改造计划非但没能让罗曼“重回正轨”,反而引起了一大堆的笑话和麻烦。某日,一位名叫安娜(爱丽丝·波尔 Alice Pol 饰)的美丽姑娘出现在了罗曼的身边,这或许是罗曼摆脱单身的唯一一次机会了,那么,我们的罗曼能否将它紧紧抓牢呢?
导演:
主演:
剧情:
安东是一位高中历史老师,年过五十的他渐渐发现,自己对于周遭的声响愈来愈迟钝,甚至连情人的反应、同事的言语都渐渐无法入耳。为了掩盖自己的听力障碍,他选择躲进自己的世界,对于外在的一切充耳不闻,自顾自地讲完课,便回到家中将音乐开到最大声。然而,这样的举动也让他的学生不满加剧,似是而非的听力更屡次造成和同事之间的误会。安东在好友的鼓励下戴上助听器,然而听不到的问题解决了,突然变得过于清晰的声响反成为他的新困扰。车水马龙的街道、滴滴答答的雨声,就连邻座同事大咳洋芋片的声音,都能让他一秒崩溃。情场、职场及人际都面临危机的安东,某天意外认识了住在同一栋大楼的小女孩,薇蕾特因为心灵创伤,而不再开口说话。于是,一个听不见外界声音的大叔,与一个无法开口表达自己的小女孩,成了最了解彼此感受的知己,而薇蕾特的母亲也悄悄受到这个老是和自己鸡同鸭讲的男人吸引……
导演:
主演:
剧情:
转自:http://www.ilookmg.com/c002.asp?ID=107
《戰火浮生錄》從四段主線開始:一心醉心於音樂的德國鋼琴家,但卻成為德軍進入巴黎時軍樂隊隊長。原本擁有美好新婚生活,但是音樂家丈夫卻戰死在冰封大地的俄國芭蕾舞者。原本是爵士樂隊團員,但志願前往歐洲戰場勞軍的美國樂隊指揮。與丈夫與小孩被送入集中營,但只有自己生還的法籍猶太女性小提琴家。在戰爭結束後多年,戰火的烙印依然存在他們的心中。對他們而言唯一的救贖機會就在於結合這些藝術家們演出一場「波烈路」音樂會。
法國大導演克勞德‧雷路許在《戰火浮生錄》當中,以史詩般的風格來描述這些曾經是交戰國關係的藝術家們,如何浴火重生。雖然在人物上都是虛構的,但這些人物的遭遇卻在現實生活中真正上演過:例如:德國鋼琴家因為曾在希特勒面前演奏過,當他在戰後前往美國演奏時受到音樂廳空無一人的抵制;俄國芭蕾舞蹈家在巴黎機場投奔自由等實際出現過的新聞都一一入鏡。
唯有「藝術」才能突破人類的成見與藩籬,這是《戰火浮生錄》全片的精神所在。特別是終場的「波烈路舞曲」音樂會,匯集了當時交戰雙方的所有藝術家,為人類的未來聯合演出,完全符合《戰火浮生錄》法文原片名:「這些人與那些人」的標題。當年電影在台灣上演時,每一場「波烈路舞曲」結束時,全場觀眾都起立鼓掌的熱情與感動,至今仍傳為佳話無法忘懷。